快捷导航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文史记忆丨一辈子的剃头匠古巷中的手艺人

  [复制链接]
查看: 811|回复: 521

1万

主题

1万

帖子

3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6991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9-7-24 18:21:46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 日子过得很快,不知不觉我已经剃了56年。在这个理发店里,很多老物件比我的年纪都要大,那条铁板凳就是从父亲那时开始用的。我手里的这把剃刀也摇了56年,从以前的土刀到“洋刀”到现在的刀片,电剪也已经用坏了数十个。到底剃过多少头、修过多少面,算是算不过来了,但很多老主顾的面孔我都还记得,他们有的会从新狮、白龙桥、孝顺等地特意跑过来剃头、刮须。
  特别是农忙过后,很多临近村子的老人就会跑到我的小店里,有时候只是为了刮个胡子,却总能在这里“混迹”半天。他们常说:“理发时还能唠唠家常,不知道有多惬意。”他们甚至自己带来象棋和棋盘,等我闲时对弈几盘。那时,我也经常背着一个方正的木箱子,装着剃头工具,走街串巷下农村,基本上是一个村待一天,第二天起来赶往下一个村庄。记得有一次去隔壁村里,竟然排起了长队,不得已只能“挑灯夜战”,给他们一个一个全部剃完,收工已经晚上9点多。背着木箱子回家时,我记得天上的月亮格外明亮,月光照进村中小巷,一点都不觉得黑。
  此外,我按照父亲的要求,每天早上至少摇刀半小时,靠手腕摇动,刀尖划过的距离不能超过一只手的虎口长度。日复一日的练习,终于找到了父亲嘴里常说的那种“圆润感”。
  爷爷是我们家剃头的第一代。那时还是清朝,为了维持一家的日常生活,他去拜了当地一位颇具盛名的剃头匠为师。爷爷告诉我,那时候拜师学手艺很难,因通常会出现“教会徒弟饿死师傅”的事情,所以很多老师傅收徒都十分谨慎。爷爷为了顺利拜师,每次去拜访老师傅,都会拿出家中最好的东西,比如积赞了一个月的鸡蛋、过年时舍不得吃的腊肉等送给他,有空还陪着他下棋、遛弯儿,一陪就是一整天,持续了3个多月,终于打动了老师傅。
  刚开始,父亲让我从刮胡子开始,他给了我一大堆长满细须的胡萝卜练习,既不能把胡萝卜刮破,又要把胡萝卜上面的细须刮干净。我觉得这太简单了,没想到,一下手就把胡萝卜削进去一大块。我不记得自己到底刮了多少个胡萝卜,但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既考验技术又要细致的活,必须认真对待。
  俗话说,剃头挑子一头热。这一挑,挑起的不只是曾经的生活方式,还有手艺人的一种自强的尊严及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这一热,是基于替人着想的善良,升腾的是一个个动听的故事。
  过了两个星期,刮胡萝卜“大功告成”。我以为可以进入“实战”,父亲却让我先从自己身上“做实验”——用剃刀刮自己的腿毛。12岁的我,腿毛很细很短,几乎贴着皮肤,第一次刮的时候,不小心刮破了皮流了血。父亲说,只有先让自己感受到疼痛,才能在给别人刮胡子、剃头时知道什么是爱惜和谨慎。
  时过境迁,这样的挑子已很难见到,记忆却在,坚守依然存在于老街的老式理发店里。他们是小人物,但,小人物演绎的现代文明冲刷下传统的独特记忆,虽是毛发生意,却是顶上功夫。
  爷爷在街头做了几年的剃头匠,有了一些积蓄,就在坡阳古街上开了家理发店。在我出生的时候,虽然还是爷爷当家,但剃头主要是父亲在做了。12岁那年,爷爷开始让我跟着父亲学剃头,“这门手艺你得传下去”。
  从记事开始,我就和人的头发打交道。在当时,能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,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事,因为大多数的手艺都是家族代代相传下来的。虽然剃头匠属于小众工种,与水泥工、木工等大众工种不能相比,但至少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。
  我也已经不在乎生意做得怎么样,只要我的老主顾们还需要我,那我就会一直给他们剃,剃到我干不动为止。
  在金东区岭下朱的坡阳古街上,石板古街、传统旧门板、泛黄掉漆的店门牌……处处都弥漫着古旧的味道。往古街深处走去,“人民理发店”——这一家经历了三代传承的老店,抬眼就能看到。今年68岁的郑忠贤,是理发店当家人。从12岁开始,他就跟着父亲学剃头,如今已有56个年头了。
  不过,老师傅对爷爷并不是倾囊相授,很多东西还得靠爷爷自己去摸索。一年后,爷爷学成出师,靠一把剪刀、一把剃刀和一个梳子在街头做起了剃头匠。他穿着一袭黑色长袍,肩上还搭着一条白色毛巾,对着来往的人群吆喝。那时候,我的父亲才8岁,也开始打下手,给客人洗头、搭辫子。
  那时候剪头发没那么多要求,不需要特别讲究什么发型,只要看着清爽干练就行。女子流行短发,男子喜欢平头,剃头、剪发所能赚的工分是固定的,剪发(剃头)、洗头、修面、挖耳、剃须……每道工序都不落下,每个人也只能记2个工分,大队里还要抽走0.5个工分,折合成人民币一角五分钱。不过,那时候来我家剃头的人很多,一个上午至少要剃20来个头,我们这个只有10多平方米的理发室里挤满了人。
  现在找他剃头的人越来越少,但有很多“老主顾”习惯了来这里剃头,这是他一直坚持做下去的理由之一。几张凳子、沙发靠墙摆着,一张长木板搭在几只柜子上,便成了他的工作台。两面斑驳的镜子立在台子正中央,镜前各种梳子、剃刀、电推、剪刀等一字排开。
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我们这些剃头匠也和大队里的农民一样,需要靠剃头来赚取工分,从而保障一家人的生活所需。在那时,剃头匠被称为手艺人,我的理发店也被划归“国营理发店”,岭下朱就我这一家。那时候没有电剪,我只能靠一把祖传下来的发剪、一把需要时常打磨的剃刀来剃头、刮须。
  到了90年代,各种理发店相继开了起来,染头发、烫头发等成为新潮,很多年轻人都追求时髦去了,找我这剃头的人就少了,来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岁数的“老主顾”。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,但在我的观念里,剃头是门手艺活儿,讲究的是技术,现在很多年轻人连最基本的“开四门”“正反刀”都不会,这让我很着急,担心这样的传统手艺会失传。
  【编者按】“小邹鲁”金华,文化资源丰富、地位独特。为充分挖掘、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,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,金华市政协文史委联手市社科联、市方志办、市文物局、市档案局、市婺文化研究会和金报全媒体中心、金华晚报、浙江新闻客户端、金华之声共同推出“文史记忆”,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。
  到了1980年前后,工分时代成为过去,自主经营得到许可。起初,我把理发的价位定在2角钱。随着时代发展,逐渐涨到4角、6角、1元、1.5元、5元,直到现在的10元——很多年都是这个价,也不打算涨了,都是老主顾,情比钱更重要。记得有一次一个白龙桥90多岁的老大哥特意跑来找我剃头,我给他剃了20多年,他觉得最舒服,不巧的是当天我刚好出门。后来邻居告诉我,我就特意背着木箱子坐公交车过去给他剃头。他对我信任,我也不能让他失望,20多年的老友我很珍惜。

0

主题

366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沙发
发表于 2019-7-31 21:05:35 | 只看该作者
前排支持下了哦~

0

主题

357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板凳
发表于 2019-8-9 18:37:25 | 只看该作者
有一种回帖叫做抢沙发

0

主题

354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地板
发表于 2019-8-9 18:38:24 | 只看该作者
锄禾日当午,发帖真辛苦。谁知坛中餐,帖帖皆辛苦!

0

主题

323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5#
发表于 2019-8-9 19:47:53 | 只看该作者
顶顶多好

0

主题

374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6#
发表于 2019-8-9 21:51:58 | 只看该作者
学习下

0

主题

350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7#
发表于 2019-8-9 22:49:29 | 只看该作者
顶顶多好

0

主题

341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8#
发表于 2019-8-9 23:27:20 | 只看该作者
边撸边过

0

主题

354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9#
发表于 2019-8-10 00:53:01 | 只看该作者
小白一个 顶一下

0

主题

360

帖子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0
10#
发表于 2019-8-10 01:56:21 | 只看该作者
楼猪V5啊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jrs直播网nba

nba低调看直播

jrs直播网nba_jrs低调看直播吧_nba低调看直播上瑞江淮汽车进驻常州市场啦

河北省旅游推介会在法国巴黎举行

万科金润华府65平米均价11000元得房率高(图

自驾游世界之德国法兰克福-瑞士全境(1

上海厂家供应玻璃钢轴流屋顶通风机工厂节能

红豆饼技术好学吗?学习在哪里呢?价格

让创业更简单

  • 反馈建议:service_media@36kr.com
  • 客服电话: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

云服务支持

精彩文章,快速检索

关注我们